淺談奉節方言的字義解釋
時間:11-29 閱讀量:
次 作者: 天查網
奉節人把衣裳喊作衣裳(sang第一聲)。童謠:香香屁,屁香香,打個屁來漿衣裳(sang第一聲)。漿衣裳是舊時洗衣習俗,即先把衣物洗干凈,然后用米湯漿,漿好才去晾曬。據說漿好晾干的衣物硬挺伸展,不容易弄臟。 奉節人把老太婆叫老媽(ma第二聲)子,叫來就是老麻子。童謠:老麻子,尖尖腳喲,汽車來噠跑不脫喲。舊時婦女纏腳,美其名曰:三寸金蓮。纏過的腳,小而尖,行動很不方便。建國后,政府廢除了纏腳陋俗。 奉節還有一個全國絕無僅有的方言:撞滟危(滪)石。滟滪石是矗立于瞿塘峽口的一堆巨石。船撞其上必船毀人亡。如果有人不小心撞了別人,別人就這樣罵他:你撞滟危(滪)石呀!因為滟滪石嚴重影響航道,1958年被炸除,之后這個方言便逐漸消失了。 奉節人把道琴叫尺滂滂(pang第四聲)。拍奏道琴,叫打尺滂滂(pang第四聲)。 說不文明的話,說臟話罵人,奉節人叫帶把子或帶口音兒。奉節人最愛帶的把子就是“老子”一詞。自稱老子,對方當然就成了兒子了。說習慣了,“老子”就成了”我”的代名詞。上輩對下輩倒無所謂,反之,就是對長輩的大不敬。據說一名父親教育兒子,不要帶把子說老子。兒子自認為“老子”就是”我”的代名詞,沒啥關系。父親氣憤地對兒子說,老子叫你莫說老子。兒子委屈地說,老子又沒說老子。父親給他一耳光,說,你還說老子!兒子哭著說,老子根本沒有說老子! 在奉節帶把子說老子的現象十分普遍。男女老少,隨時都說。不過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時代的進步,這樣的現象逐漸在減少。 當然,奉節方言中罵人的話還不少,比如:栽水跟頭的,挨炮的,砍腦殼的,吃花生米的(花生米比喻子彈)等等,由于不文明,就不在此贅敘了。 奉節方言"拿起",是"一開始“的意思。比如說,她拿起就吵,就是她一開始就吵的意思。喝酒的人喜歡先不吃飯,拿起就喝酒。如果先吃飯,然后才喝酒,就叫拍撈糟。 方言"窩嗬”,也用得很廣泛。它表示感嘆,有"糟了,完了"的意思。比如說把碗打碎了,說"窩嗬"。船開走了,趕不上了,說"窩嗬”。"乜乜兒”表示"小”的意思。叮咚(din dong),象聲詞,表響動。嘰嘎(gi ga 第一聲和第三聲),表響聲。 相傳,四川才子李調元主考湖南時,用方言考學生。他說,我有一首小詩,二十個字。我念完,誰能寫下來,我就錄取誰:"乜乜一小舟,嘰嘎當中流。叮咚三大炮,窩嗬下揚州”。這么多的方言,湖南考生一個個一頭霧水,都傻眼了,結果一個也沒考上。 火車上曾遇一上海青年。他要我說當地方言。我說,你聽不懂。他說,怎么會呢?中國人還會聽不懂中國話?我用奉節方言說,克瑪兒是莫哩(青蛙是什么)?他頓時傻眼了。 奉節叫跳蚤為格蚤。虱子叫蛇子。民謠:"虱(蛇)多不癢,賬多不愁”。賭博用具撒的股子,叫色子。蚊子叫夜蚊子。把傳染叫過人。比如說,你莫挨到(接觸)他的皮膚喲,皮膚病會過人(傳染)的。 對于關系密切的人,稱呼背時的。有時也稱該折(que第四聲)的,背姐(兒)的。 奉節興隆一帶,帶半否定的一個詞叫舍噠,或者叫舍瓜噠。 對于別人的異性朋友,稱為連水(兒)。比如說,那是他的老連水(兒)。 方言挨到,連著的意思。比如說,一個一個挨到走。民謠:前船開,后船挨。鹽船克噠(去了),米船來。 方言"車",有轉,旋轉的意思。比如說,你把臉巴車過來。童謠:糯米丸(圓)子車車,車下河,聞臭腳。臭腳臭,好吃我的麻豌豆。 方言"劃起來”,是"原來”的意思,表示突然發現。比如說,劃起來,你根本就不相信我呀。 “這”,奉節話讀成le(第三聲)。稱自己為"各人”。有小孩丟了東西,眾小孩來找。誰找到了,東西歸誰。他們一邊找一邊念(童謠):“雞公叫,鴨公叫。各人找到了各人要”。 叫別人滾開,說你爬。把魚叫擺尾子。把筍子叫節節高。 過摘(ze第三聲),取其同聲過責,即要挨打的意思。歇后語(奉節叫展言子):半巖上的桐子一一過摘(責)。用竹篾條打人,比喻的說法叫竹蔑條打牙祭(吃肉)。 舊時人死了,坐夜沒有什么好方式來祭奠亡人,就打鬧喪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下里巴人式的,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形式。到了半夜,主人家用菜豆腐(又稱合渣)和簡便的酒菜招待大家。打鬧喪鼓要持續一整夜。另外一種叫打圍鼓。這是一種比較高雅的陽春白雪式的,參加的基本是固定的幾個人。因為他們唱的是川劇、京劇之類,一般老百姓不會。他們唱的時間一般只有一個小時左右。主人家會用上好的雜糖招待他們。于是,奉節人說某人水平不高的時候就會說,那呀,你還吃不到糖。 有兩種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工作。一種是搞運輸的船工,奉節人叫他們是死了,還沒埋。另一種人是挖煤的礦工,人們叫他們是埋了,還沒有死。 好像,讀作好嗆。費力氣叫淘力。民謠:養兒不成器,空淘雞巴力。還有說,算了,這么淘力,不麻煩你了。事情沒做好,叫下pa(第一聲)殼殼蛋(軟蛋)。在家庭沒地位,全聽老婆話的男人叫pa(第一聲)耳朵。 兩人實力相差甚遠,比賽一定會輸的那一方,叫龍船輸到茍家沱。奉節賽龍舟,終點在縣城對面的李家壩附近,茍家沱在李家壩下游較遠的地方。 伸手念成ci (第一聲)手。比如說,看著這么忙,他連手都不ci(第一聲)一下(哈)。伸也讀作cen(第一聲),比如說伸cen (第一聲)手不見五指。如果有人從背后突然發起攻擊,叫ci(第一聲)冷棱。 奉節竹園一帶與陜西接壤。受陜西影響,稱煮麥子圪撻叫煮麥子biangbiang(皆第二聲)。 奉節縣羊市,吐祥一帶把婦女背的一種背蔸叫花背。興隆一帶背重物的背蔸叫扁背。打礎子,是一種輔助運輸的工具。山地里,山高路陡路窄,挑著運輸不方便,不能把挑的重物歇在地上。于是就用扁背。扁背一般不裝東西,它主要是墊在下面,上面放重物的。長途運輸需短暫休息一會兒,就用一個丁字型的打礎子頂在扁背下。再走時,取下打礎子拿在手上。由于要承重物,所以扁背四周都編有一些寬厚的竹篾作幫襯。 低山抬重物時,也用打礎子。不過它是直的木棒,用于短暫休息時墊在抬杠下的。由于打礎子都比人矮,所以說別人長得矮,就說,你看他長得像個打礎子。強詞奪理,硬要與對方爭個輸贏,叫住抬杠。 奉節把不懂道理的人,叫不懂陽事。把不依規矩亂搞的人叫沒得明堂。把亂搞兩性關系的男人叫燒火佬。 不知道或者是不曉得叫住找不到。短時間休息一會兒叫歇氣,歇哨,吃(吸)煙。表示同意,說要得。這個方言用得很廣泛。 甲舌子,又叫大舌頭。是說舌頭轉不圓泛,語音講不清楚的一類人。奉節有一種很特殊的方言叫雙音話。也就是建國前流行在土匪圈里的話,簡言之即士匪話吧。講這種話的時候,一個字用兩個音來表達,即雙音話。前一個音近似于這個音的甲舌子話,后一個音才是本音。聽話的人只聽二四六八十等偶數上的音就可以了。 這個規則只有土匪知道,所以其他的人(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聽不懂。比如要說“張國地,偷紅苕",雙音話即是“lang(第一聲)張列國利地,lou(第一聲)偷農紅勞苕”。如果這個規矩也掌握不了,就簡單地在每個字前加一個”列”字的音就可以了。上面那句就說成,列張列國列地,列偷列紅列苕。 要學雙音話,一分鐘即可學會。由于土匪的文化程度很底,這種簡便易學而別人又聽不懂的語音就是他們最好不過的語言交流形式了。 六十年代初,奉節中學遷校竹園高治時,不知從哪里傳來的雙音話,一時間在學生中盛行。當然都是背著老師講。一次不小心,幾名同學在打預備鐘以后,正在津津樂道地講雙音話時,被謝老師聽見了。謝老師說,你們說的雙音話話我聽得懂。還好,你們沒講別的什么不好的東西。同學這才如釋重負。 奉節把說大話的人叫沖( cong第三聲)殼子或者是冒皮皮,打飛機。把自認為了不起叫幺不了臺。奉節人把櫻桃叫恩桃(兒)。 默(mie第二聲)到,或者黙(mie第二聲)到七,都是”以為"的意思。如:你黙(mie第二聲)到我不曉得。就是“你以為我不知道"的意思。 闊蕩,表示速度快。比如說,你闊蕩就回來了呀,就是"你這么快就回來了"的意思。興隆鎮的人把"個”讀成"過"。比如說,”杮子五角錢一個”念成“柿子五角錢一過“。 栽跟頭,在奉節方言中,向前栽,叫搭仆爬子,向后栽,叫搭仰翻叉。用腿踢人叫(zua第二聲)你一腳。如果程度說得深一些,叫(zua第二聲)你一捥心腳。 |
-
上一篇:巫溪話字義解釋,巫溪方言成語
下一篇:奉節人一說話就笑死人的奉節方言
個性翻譯轉換
藏頭詩生成器 粵語在線翻譯器 在線外語翻譯器 各地方言語音翻譯器 火星文簽名轉化器 硬筆書法作品在線生成
起名生成器 在線名字設計 繁體字在線轉換器 點陣字生成器 古代豎文轉換器 QQ表情大全文字生成器 線條字在線生成器
上網工具應用
稀有漂亮特殊符號 漢字拼音轉換器 漢字筆畫數查詢 在線拆字生成器 彩色字體生成 在線拼音輸入法 ascii碼對照表
制作工具應用
智能ai摳圖 人民幣大寫在線轉換器 死亡壽命計算器 年齡計算器在線計算 元素周期表 加減法口訣表 乘法口訣表
在線鬧鐘 珠算口訣表 倒計時器 在線日期計算 長度換算 在線功率計算器 在線面積換算器 體積容量轉換器 熱量單位換算
壓力單位換算 溫度單位換算 重量單位換算 車牌號查詢 軍車牌照
生活便民查詢
銀行手續費查詢 身高體重標準預測 啪啪啪計算器 預產期在線查詢 親戚計算器 公積金查詢
各國貨幣中英文名稱 世界各國首都查詢 世界各國國旗大全 北京時間校準 2021年放假安排 郵編區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