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
京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Gin,越南語:ng??i Kinh/?京,或稱京人),民族語言為京語(越南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
京族主體在東南亞,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三島素有“京族三島”之稱。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京族總人口數為28199人。
中文名
京族
民族語言母語
京語(越語)
國內總人數
28199
外文名
ng??i Kinh/?(越南語)
國內分布地
防城港市
京族三島
澫尾、山心、巫頭

1歷史
京族是由古駱越部落發展而來。
京族的祖先大約在公元16世紀初陸續由越南涂山等地遷移來華,最先居住在巫山島和江平鎮附近的寨頭村,后來才逐漸向澫尾、山心、潭吉等地發展。京族為越南的主體民族,曾稱為“越南人”或“安南人”,瑤族稱他們為“交趾人”。在澫尾村的鄉約中,有“先祖父洪順三年(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從涂山漂流到此,立居鄉邑”的記載。此外,據京族人口較多的劉、阮二姓追述,他們的祖先原來居住在越南吉婆,后遷至越南涂山沿海,以打漁為生。有一次,他們在北海灣追捕魚群時來到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的巫頭島,見這里荒無人煙,又有較好的漁場,便定居下來,至今約有16-17代人。若以每代人25年計算,至少也有約500年的歷史,這與鄉約中所記相符。
京族在遷到江平地區之前,已處于封建社會發展階段。遷來之后,在京、漢兩族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下,漁、農業生產長期得不到發展。在紅坎村“哈亭”(唱歌的地方)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饑饉”等記載,反映了京族勞動人民過去悲慘生活的景況。
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區設立了“江平巡檢司”。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后,江平京族地區一度被法國侵略者武裝侵占,法國大量傾銷商品,掠奪土特產和廉價勞動力,控制江平地區的經濟命脈,在恒望、竹山等地設立天主教堂,從精神上奴役和麻痹京族人民。他們還暗中進行情報收集和調查中國資源等種種陰謀活動,使京族地區的漁業、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
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統治和剝削下,京族人民過著饑寒交迫、毫無政治權利的痛苦生活。勤勞、勇敢的京族人民曾經和漢、瑤、壯族人民一道,進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斗爭。中法戰爭期間,澫尾、巫頭等地京、漢各族數十人,在澫尾村京族杜光輝率領下,毅然參加了“黑旗軍”,站在抗擊法國侵略者的前列。當法國侵略軍的鐵蹄踐踏江平京族地區時,京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組成“江平抗敵義軍”,奮勇迎敵。1886年,法國侵略者與當地官僚萬寧州官潘土木相勾結,燒殺搶掠,橫征暴斂,魚肉人民,當地京、漢各族人民奮起反抗,終于把法國侵略者驅逐出中國領土,并處死潘土木。國民政府時期在這個地區繼續推行民族壓迫和歧視政策,實行團董和保甲制度,抽丁拉夫,強迫京族人民繳納“漁鹽海稅”、“人丁稅”等苛捐雜稅,京族人民曾進行過多次的反抗斗爭。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京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起來。早在大革命時期,京族地區就成立過總工會和農民協會。在總工會的領導下,京、漢等族人民曾多次舉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打倒貪官污吏”等口號。在工人運動勝利發展的形勢下,黨派人深入京族漁民、農民中,廣泛組織了農民協會。
1944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京族地區,京族人民積極加入共產黨在江平地區組織的抗日游擊小組,開展武裝斗爭,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
1945年10月,中共廣東南路特委派遣隊開辟十萬大山根據地,展開游擊戰爭。后來南路特委改為粵桂邊區黨委,同時成立十萬山地委,領導十萬山區的革命工作。京族人民踴躍參加游擊隊活動,為游擊隊送糧籌款,沒收地主、富農的財物支援游擊隊,并開展了反抗國民黨追捕游擊隊的英勇斗爭,保護了革命力量。

1949年初,粵桂邊區縱隊密切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短的8個月內,攻克了江平等據點,成立了防城縣人民政府。
2政治
新中國成立前,京族地區階級分化非常明顯。京族主要從事淺海捕撈的漁業,兼營農業、鹽業。地主、富農和漁業資本家占有大量的漁、農業生產資料。澫尾、巫頭、山心、潭吉的地主、富農、漁業資本家占4村總戶數的2.93%,他們占有4村漁箔的23.87%,每人平均占有數為貧苦漁民的7.54倍;擁有4村漁船總數的28.94%;占有4村耕地的35.09%,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數為貧農的11.73倍。地主通過出租漁具、箔地、漁區、耕地,進行剝削。有的地主為了榨取漁民更多的血汗,往往將同一箔地租給十多戶貧苦漁民,每戶用期兩年,一直排到數十年以后,而箔地地租需在立約時交清,貧苦漁民要等待一二十年才輪到使用那塊箔地,人們稱之為“租空地”。高利貸的剝削也很嚴重,漁民往往因一筆小小的債務,弄得傾家蕩產。
地主和貧苦漁民之間,還存在一種類似雇工剝削的“寄賴”關系。沒有箔地或雖租有箔地但未輪到自己使用的貧苦漁民,替地主經營的漁箔捕魚,在自己家里吃飯,沒有工資,只分得捕獲量的10%。這種“寄賴”關系也存在于富裕漁民和貧苦漁民之間。農業上的地租剝削也很嚴重,租率一般占產量的50%。農民(漁民)除了交納實物地租以外,還要給地主負擔種種勞役,平均每個佃戶每年要給地主砍柴約40天,平日還要給地主修房屋、圍豬圈,逢“紅白大事”還要出雜工。
過去京族內部有名叫“翁村”的組織。“翁村”含有村長的意思,由老人擔任,負責監督執行村約,處理村內事宜,籌辦“唱哈”,主持祭祀等。“翁村”下設“文祀”一人,“翁管”若干人。“文祀”負責協助村長處理日常事務,“唱哈”時擔任司儀,管理文書帳目,保管村財產等。“翁管”負責管理山林和執行山林村約。“翁村”的村約第一條就規定:村民必須交納租稅,服兵役,違者受罰。村約曾是反動政府統治剝削人民的工具。“翁村”等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又是偽保、甲長,是國民黨政權的基層統治人物。
1952年,在京族三島上成立了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民族鄉。1958年5月1日,在京族民族鄉和附近的十萬山壯族瑤族自治區(縣轄區)的基礎上,聯合建立了東興各族自治縣。1956年,東興各族自治縣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8年12月25日改稱防城各族自治縣。1992年9月,東興開發區成立;1993年5月,撤消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設立地級市——防城港市,京族三島就隸屬于防城港市東興經濟開發區;1996年4月,設立東興市(縣級),以防城港市防城區的東興、江平、馬路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東興市的行政區域。從此,京族三島就隸屬于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鎮。
3經濟
新中國成立前,京族地區以漁業為主,存在一種合伙捕漁組織。以山心村為例,當時這個村的漁業收入占70%,農業占27%,其它占3%。漁業生產一般屬于淺海捕撈作業,工具有拉網、漁箔、塞網、沙魚網、鱟網、螺扒、南蝦籠等,生產工具量少質差,作業方法比較落后。拉網、塞網、鱟網等是大型的漁具,需要較多的投資,一般都由幾戶或幾十戶共同占有,合伙使用。在這種勞動組織中,由一個勞動力強、經驗豐富、技術較全面的老漁民擔任“網頭”,負責組織安排漁業生產、添置漁網,執行漁業生產中的宗教儀式。其它的“網丁”都聽從“網頭”的指揮。在產品的分配中,“網頭”和“網丁”同樣分得一份,沒有特殊的權利和報酬。拉網、塞網、漁箔是小型的漁具,操作較為方便,不需很多的勞力。這些作業都比較落后,產量低,捕獲的多是小魚。


農業生產發展比較晚,漁民一般都兼營農業,只有極少數人專門從事農業生產。農作物種類少,有水稻、紅薯、芋頭及少量玉米等。主要的農具有犁、耙、鋤、田刀、鐮刀、拖耙等,自己只能制作一些小農具,大都從漢族地區購買。京族地區耕地少,多為沙質土壤,既貧瘠又不耐旱,耕作粗放,產量不高,平均畝產100斤左右。每年所產糧食僅夠三四個月食用,其余所需糧食和生產、生活資料,都要用漁產品與漢族人民交換。手工業和家庭副業,以制漁汁為最普遍,成為京族地區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其次是燒蚌殼、蟹殼等,用作肥料。此外,還有木器和編織竹器等手工業,都在漁閑、農閑時兼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京族地區依然是缺田、缺糧、缺水的窮海島。20世紀60年代中期,政府資助并組織群眾搞大規模“圍海造田”,建成防浪海堤10多海里,將三島與陸地連成半島,圍海造田增加了大片土地。同時把淡水引上海島,大力發展農業,改變了過去京族地區不能“大量”生產糧食的歷史。在漁業生產上,京族人民添置了機帆漁船、風帆燈光漁船和燈光網具、探器等,大大地增加了產魚量。同時利用環境優勢養殖天然珍珠,還建立人工珍珠養殖場,大力開展人工養殖。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使京族三島也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92年,東興開發區成立。同年,國務院批準東興為沿邊開放城鎮,國務院特區辦公室批準設立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此后,漁業生產和銷售政策開始放開,中越邊貿也開始恢復,這些都促使地處東興市江平鎮的京族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經濟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歷史機遇。
改革開放后,京族改變了過去小拉網和小竹排生產為主的狀況,用上了機體小、速度快、操作靈活、耗油少的排尾機及先進的漁具,保證了出海作業收入的相對穩定。在海洋捕撈的同時,京族人民還不斷開拓市場,發展海產品加工業,提高了漁業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改革開放后,海濱陸上水面和淺海灘涂養殖業是京族三島高效益的新興產業,對京族三島實現脫貧致富也發揮重要作用。京族三島有可開發利用的淺海灘涂面積1萬多畝,擁有海濱陸上可開發為海水養殖的水面數萬畝,擁有內陸可開發為海水養殖場的低洼地也有數萬畝,這些具有很大優勢的漁業水產資源,已開始得到開發利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巫頭村可開發用于養殖的面積約1萬畝,現已開發利用的水面有3000畝,用于養殖對蝦、文蛤、螺、泥蛤等品種。
改革開放后,邊境貿易和旅游業成為京族的兩大新興支柱產業。京族是跨境民族,與越南主體民族越族有共同的語言和傳統文化,他們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幾年時間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參與邊境貿易,有的人家甚至全家出動。
4漁具
京族沿海而居,海域捕魚自然也就成了他們主要的經濟生活。在海灘、村寨給人第一印象是成堆成掛的各式漁具。拉網、刺網(定刺、流刺、旋刺)、塞網,還有專門針對特定捕撈對象的鯊魚網、南蝦網、海蜇網、鱟網、墨魚網等,漁具之多、分工之細,形成了京族發達的漁業文化與獨特的漁業風情。
漁箔是京族漁獵生產中獨特的傳統設施,以漁箔捕魚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漁箔頗象古代的八卦陣。捕魚經驗豐富的京族人,在地勢傾斜、水流較急的灘地裂溝兩旁,分兩行插上木柱,直到最低潮水線處。木柱間用細竹條、竹蔑或山藤編結成“籬笆”柵欄,形成“籬溝”,狀如漏斗。在“漏斗”里以竹片和木條編織3個由大到小的“魚室”(也叫“魚港”),魚室彼此相通,各入口處安置有魚蝦能進不能出的“籠須”。漲潮時,潮水帶著魚蝦淹沒了箔地;退潮時,魚蝦被困于魚室。漁民駕輕舟劃竹筏,進入籬溝以魚罩、阿罾盡情收獲。

5文化
信仰
京族的宗教信仰為多神教,兼信道教、佛教,也有部分人信天主教。
“京族三島”最大的廟宇是靈光禪寺,寺內的銅鐘鑄于1787年,內奉觀世音菩薩。
此外,也還有三婆廟(內奉觀世音,婦女多到此求子)、優婆廟(內奉漢伏波將軍馬援)。
飲食
京族在飲食習俗上以大米為主食,紅薯、芋頭為雜食,喜食魚、蝦、蟹、魚汁及糯米制品。婦女愛嚼檳榔。京族人最愛吃、最會烹飪的是魚蝦。
京族漁家平時以小魚腌制的一種調味汁,叫“鯰汁”,是京族地區獨特的產品之一。魚汁是京族傳統的調味品,其做法是:先將小魚洗凈,放進大缸或木桶里,分層加鹽,壓實加蓋封好。幾個月后,小魚便會逐漸溶解,分泌出一種紅色汁液,即魚汁。頭道過濾后的魚汁呈油狀,香味濃郁,味道甘醇;第二次過濾后的魚汁稱二漏,色味稍差;第三次過濾后則取出魚骨殘渣,作為飲料或肥料。魚汁既可調味,也可佐餐下飯。
另外,京族男女愛吃一種香脆爽口的圓糍粑——“風吹餅”。“風吹餅”是用大米磨粉蒸熟,撒上芝麻風干,然后放在炭火上烤制而成。京族人家普遍喜吃糖食,喜歡用糯米糖粥來招待客人。
服飾
京族男性穿的是無領、無扣的袒胸上衣。腰間還束以一條或二條彩色腰帶;有的束至五六條之多,并以腰帶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富?;蚰芨?。由于其衫長過膝,衫叉的裂旗又開得很長,所以平時就把兩邊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結,置于腹部。男衫的顏色用淺青、淡藍或淺棕三種。褲子慣穿黑色,既寬又長;其褲襠尤長,幾乎是褲長的2/3。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綠色的上衣,褲多為黑色或褐色。中年婦女喜穿青色或淺綠色上衣配以黑褲。老年婦女多穿棕色衣或黑衣黑褲,其褲的寬闊度與男性無異,乍一看就似飄動的長裙。女性的上衣與男性相反,很短,衫腳僅至腰間而不及臀部,故有“長不及臀”之說。其衣無領而開襟,袒胸處則遮以一塊繡有圖案的菱形小布。這種菱形小布通常稱“遮胸”,又俗稱“胸掩”,是婦女常用的裝飾品之一。京族婦女離村外出、趕圩入市或探親訪友,還要加穿一件旗袍似的下擺較寬的矮領窄袖袒胸長衫,戴一頂黑色或棕色的圓頂禮帽(俗稱“頭箍”)。
建筑
過去京族家家戶戶都寄身于荒灘亂林之中。住房都是粗陋不堪的草廬茅舍,墻壁以粗糙的木條和竹片編織,有的再糊上一層泥巴,或用竹篾夾茅草、稻草等作墻壁;屋頂蓋以茅草、樹枝葉或稻草,也有極少數人家蓋瓦片的。屋朵四角有用木或大竹作的柱墩。在柱墩上橫直交叉地架以木條和粗竹片,上面又鋪以粗制的竹席或草墊,形成“地板”。這種“草廬芭舍”,京家稱之為“欄柵屋”。它帶有百越“干闌”式建筑的古文化積淀,然而因陋就簡,“地板”上面住人,“地板”下是家禽棲息的地方。

從20世紀50年代始,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京族的居住條件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明顯標志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條瓦房”的普遍出現。“石條瓦房”是以長方形(每塊石條約長0.75米,闊0.25米,高0.20米)的淡褐色石條砌成的住宅。石條瓦房用條石或竹片木板之類分隔為左、中、右3個單間。正中的一間為“正廳”,俗稱“堂屋”;其正壁上安置著神龕,俗謂“公棚”。正廳除了節日用以祭神之外,平時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飯、飲茶、談天的地方,是兼作“客廳”之用的。左、右二間是臥室或廚房。
改革開放以后,京族村民住房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大部分居民都蓋起了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室內設施非常整齊、美觀。房屋的周圍一般都種有果樹、竹林、劍麻、萬年青、仙人掌、椰子樹等,既美化了環境,又可防風避沙。
語言
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但由于語言因素復雜,語言學家難以確定其語言屬系。京、漢兩族人民的長期友好相處,絕大部分京族人民都通用漢語(粵方言)、漢文。
歷史上曾經使用過“字喃”。“字喃”意為南方的字,即喃字,系13世紀末京族人民在利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本民族文字。新中國成立前,在歌本和宗教經書中仍保留使用。已知仍會用京語哈歌(哈,京語音譯,即唱)的,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人,在整個京族三島懂字喃的,只剩下10多位老人。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京族人開始發起對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工作。


文學
京族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內容豐富,情節生動,給人們以思想營養和美的享受,主要有《鎮海大王》、《宋珍和陳菊花》、《田頭公》、《計叔》、《劉二打番鬼》等。
由于京、漢兩族長期的友好往來,相互影響,漢族的民間故事《梁山伯和祝英臺》、《董永的故事》等也在京族地區廣泛流傳。
“京戲”是京族傳統的戲劇,又稱“嘲劇”,獨具民族特色。傳統劇目有《阮文龍英勇殺敵》、《等紅娘》等。漢族的古典戲《二度梅》等也在京族地區流傳。
6藝術
音樂
京族的樂器有獨弦琴、二胡、笛子、鑼、鼓等。
獨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樂器。樂器結構簡單而所奏樂曲音調豐富、單色優美是獨弦琴的最大特色。獨弦琴琴身用大半個竹筒或長方形的木匣做成,長約三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圓木柱子與琴身垂直,另一端以把手系上一條弦線,與小圓柱子相連,即成獨弦琴。獨弦琴的音量較小,曲音清雅。奏時,用一根小竹片撥弦線,彈出聲音娓娓動聽。
“獨弦琴”和京族人的“唱哈”、“竹竿舞”同被譽為京族傳統文化的三顆珍珠。
舞蹈
京族傳統的民間舞蹈主要有“跳竹杠”、“跳天燈”、“跳樂”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間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方式,具有明顯的娛神或娛人的文化功能。
此外,還有現代題材的舞蹈——“搖船舞”、“紙馬舞”、“酒舞”、“天燈舞”等等。
7風俗
節日
京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有“哈節”、“春節”、“中元”、“食新米節”等。“哈節”是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舉辦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歷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
“哈節”在“哈亭”中舉行,各地都建筑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結構牢固,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屋頂的屋脊正中塑有雙龍戲珠的喜慶形象裝飾。哈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上設有京家人信奉的諸神神座。殿內的柱上都雕寫著具有民族習俗特色的楹聯或詩詞。
整個節日活動過程,大體分為如下四部分:
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遙遙迎神,把神迎進哈亭。
祭神:祭神的具體時間為節日當天的下午3點鐘左右,祭神時讀祭文。
入席、聽哈:祭神畢,入席飲宴與聽哈,稱為“坐蒙”(又稱“哈宴”)。每席6至8人。酒肴除少數由“哈頭”供應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備,每餐由入席人輪流出菜。邊吃邊聽“哈妹”唱歌。婦女只捧菜上桌,不能坐席。婦女、兒童均在“哈亭”外邊聽歌。“唱哈”連續3天。
送神:“唱合”完畢就送走神靈,送神時必須念《送神詞》。
京族在七月十五過中元節。節日這天早上煮糯飯和糯米糖粥供拜祖先,中午宰雞殺鴨煮豬肉等供拜祖先,然后大家進餐飲酒。1949年以前,京族人家還要燒紙衣、紙鞋、紙箱、金銀紙元寶祭奠祖先。
京族人在農歷十月初十收了新谷,要祭田頭公,酬謝他保佑禾苗豐收,這就是“食新米節”。十月初十日下午,各家煮新米飯供奉“田頭公”和祖宗,然后全家吃新米飯。

婚姻
家庭
京族的家庭組織是父系家長制的小家庭,在澫尾、巫頭、山心、潭吉、紅坎等地平均每戶不超過5人,只有個別家庭是三四代同堂的,多至全家十幾個人。
婚禮
過去,京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國成立前,京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同姓或五服不能通婚;嚴禁姑表通婚。京族中有部分群眾信仰天主教,婚姻制度和儀式按天主教的教規進行,不再遵循族規了。
京族青年男女戀愛方式獨具特色。他們以歌聲來交流思想感情,以歌聲來結識朋友,物色佳偶。過去,京族地區還有一種“對屐成親”的特殊訂親習俗。即男方請媒人到女方求婚姻,由媒人任意拿男方穿的一只屐,再由女方家長任意拿出女兒的一只屐。如屐成一對(一左一右)親事即成,否則就散。新中國成立后,這種婚俗已經改變,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登記結婚。
禁忌
京族也有與漁業生活有關的禁忌,如在漁家做客,千萬別說飯燒焦了,因為“焦’與“礁”同音,不吉利,漁民最怕觸礁。
在船上不要說“油”,把油稱為“滑水”,因為“滑”有“順當”、“順溜”、“順利”之意,而“油”與“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
移動器物要拿起來,不能推拖著移動,因為有“擱淺”之嫌。
個性翻譯轉換
藏頭詩生成器 粵語在線翻譯器 在線外語翻譯器 各地方言語音翻譯器 火星文簽名轉化器 硬筆書法作品在線生成
起名生成器 在線名字設計 繁體字在線轉換器 點陣字生成器 古代豎文轉換器 QQ表情大全文字生成器 線條字在線生成器
上網工具應用
稀有漂亮特殊符號 漢字拼音轉換器 漢字筆畫數查詢 在線拆字生成器 彩色字體生成 在線拼音輸入法 ascii碼對照表
制作工具應用
智能ai摳圖 人民幣大寫在線轉換器 死亡壽命計算器 年齡計算器在線計算 元素周期表 加減法口訣表 乘法口訣表
在線鬧鐘 珠算口訣表 倒計時器 在線日期計算 長度換算 在線功率計算器 在線面積換算器 體積容量轉換器 熱量單位換算
壓力單位換算 溫度單位換算 重量單位換算 車牌號查詢 軍車牌照
生活便民查詢
銀行手續費查詢 身高體重標準預測 啪啪啪計算器 預產期在線查詢 親戚計算器 公積金查詢
各國貨幣中英文名稱 世界各國首都查詢 世界各國國旗大全 北京時間校準 2021年放假安排 郵編區號查詢